基层医疗要火了!多家社区医院恢复病房和手术室
标签:
关闭多年的病房,正在逐步开放;尘封已久的手术室,也面临重新启用——多家社区医院出现这样的“新动向”。相关业内人士表示,推进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是新一轮医改的重中之重,在此过程中,基层医疗机构要担起留住病患、承接大医院下转病人的重任,重新打开病房和手术室正是必要之举。
“奶奶,来,量个体温。”秦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小翠(化名)将体温计递给82岁的单奶奶,之后又仔细询问、记录下老人一天的饮食等情况。受最近的阴雨天气影响,单奶奶的老慢支又发了,“以往都要跑到第一医院去住院,现在能在家门口住院,环境还这么好,真是太方便了。”单奶奶的女儿开心地告诉记者。
单奶奶入住的秦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病房,刚刚在上月开放。
近来,类似这样恢复病房设置的基层医院越来越多。记者在建邺区南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到,设置数十张床位的康复病区已经完成装修,闲置多年的手术室也焕然一新。
建邺区卫计局基妇科科长班俊敏介绍,目前该区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除了个别因场地限制没法设置病房,绝大多数已经恢复或正在恢复病房设置,“南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病房今年底将正式开放,届时手术室同步开放”。
记者从鼓楼区卫计局获悉,该区凡具备条件的社区医院,目前都在逐步开放病区。而秦淮卫计局副局长陈玲告诉记者,该区50%的社区医院都已具备满足百姓住院需求的条件,“不具备的都是受面积限制,因此,‘十三五’期间新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病房设置成为标配”。
借力大医院资源解“缺人”难题
“至2017年底,我市将基本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新格局,全市基层医疗机构门急诊人次占总诊疗量比例达60%。住院人次、病床使用率明显递增,这对基层的医疗能力提出较高要求。”市卫计委基妇处处长刘奇志介绍,省卫计委去年8月出台的相关意见提出,基层医疗机构必须为上级医院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术后康复患者、慢性病患者、老年病患者、晚期肿瘤患者等提供治疗、康复、护理等接续服务;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开展一、二级手术,如阑尾炎手术、扁桃体切除、角膜、结膜异物摘除术等;提供正常分娩服务,具备条件的可开展剖宫产手术。“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投入,鼓励有条件的各基层医疗机构逐步恢复病房或手术室设置。”刘奇志说。
不过,在此过程中,各社区医院也面临着医疗人才不够、服务能力不足的尴尬,因此,借力大医院资源,开放病区或手术室成为当下基层医院的“主流”之举。秦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院长任晓虹告诉记者,该中心上月新开放的病区是与第一医院呼吸科合作,由对方派出高年资的专家和护士长负责病区管理。
而记者在夫子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到,该院病区管理由第一医院感染科相关专家和医护负责。鼓楼区幕府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病房则是与南医大二附院合作,二附院每天都派出专家在这里查房、巡诊。
班俊敏告诉记者,南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即将开放的手术室主要借力454医院骨伤科专家力量,未来病区将收治以外伤为主的康复病人。滨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与市第一医院、省人民医院等展开合作。
专家:恢复应循序渐进,基层医生能力要跟上
江苏省卫生法学会副会长胡晓翔认为,随着分级诊疗的推进,社区医院作为未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的主战场,仅有门诊服务功能远远不够,恢复病房乃至手术室设置成为完善基层医疗功能、提升基层医务人员能力的重要举措,也可以满足老百姓就近就医的需求。
另一位业内专家提出,恢复病房、手术室等医疗功能必须循序渐进,不能一窝蜂,必须兼顾好相关制度和人员队伍建设,“虽然社区病房不收治急、危、重症患者,但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常常会发生意想不到的病情变化,对于医护人员的业务要求更高,在质量管理上必须像大医院一样,严格执行三级查房,病历书写病例讨论会诊转诊和交接班等规章制度的落实。” 本报记者 陈玲 顾小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