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婴幼儿辅食合规性成企业生死劫
标签:婴幼儿辅食 婴童辅食安全,婴幼儿食品标准,婴幼儿食品品牌
婴幼儿辅食的行业洞察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尽管国人宝宝辅食喂养观念尚在襁褓中,而整个行业市场却已是如火如荼。
全面“二孩”政策带来的婴幼儿辅食需求有望带来每年百亿元以上的市场空间。《亲子商业志》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统计公报数据测算, 目前我国0-3岁婴幼儿数量为5000万人左右,即每年出生人数在1600万人以上。如果一个婴幼儿日均消耗100克辅食,以当前市场上婴幼儿辅食的零售价计,婴幼儿辅食的市场容量应 超过800亿元, 但我国婴幼儿辅食的市场规模数据仅为 90亿元 左右,仍具有较多渗透空间。巨大的蛋糕吸引了民营和外资企业抢食。
“经过近几年的市场培育和用户教育,中国辅食品类在线上已经进入两位数高速发展阶段。” 雀巢营养品全球跨境电商业务副总裁张甦毅5月曾公开表示。另一方面,“果蔬泥、健康零食等多个子品类在中国市场的消费水平还有很大的空间,而米粉在低线城市的渗透率也相对较低。因此,通过有效的消费者沟通和渠道渗透,市场增长潜力将会不可估量。”
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婴幼儿辅食市场上销售的婴幼儿辅食品牌不下500个,市场尚处在起步阶段,发育程度比较低。在低端市场上,各种产品鱼龙混杂,产品缺乏技术含量;而在中高端市场,只有少数几家企业通过差异化和品牌化建立起婴幼儿辅食品牌的良好形象,获得了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众多品牌中,亨氏的市场占比最大,为30%左右;排名第二的贝因美市场份额为20%左右;排名第三的雀巢占15%左右,市场份额排名前三名的合计占比65%,CR10(Top10品牌市场集中度)超过了80%,而且仍在保持逐步提升。
分析人士称,婴幼儿辅食品牌众多但中高端市场集中度较高,主要原因是我国消费者育儿观念的变化和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消费主体80、90后父母更愿意给孩子提供有质量保证的产品。
目前国内婴幼儿辅食品质良莠不齐,营养成分添加随意难以获得消费者的完全信任。近日,婴幼儿食品品牌英氏联合母婴媒体育儿网妈妈帮发起,共42183位妈妈参与的《中国婴幼儿辅食标准调研》报告显示:超9成的消费者不知道如何正确判断所购买的辅食是否符合国家婴幼儿辅食标准,这给宝宝的食品安全带来了极大隐患。
据悉,我国关于婴幼儿辅食的标准主要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GB10769-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幼儿罐类辅助食品》(GB10770-2010)和《辅食营养补充品通用标准》(GB22570-2014),三者均为强制执行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具有与法律同等的强制效力。
婴幼儿辅食市场需求越来越大,风口之下,乱象频出,监管部门也在加紧脚步规范辅食市场。
今年6月22日,国家市场监督总局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抽检的规范性动作,以增强监督抽检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发布《关于发布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中镉的临时限量值的公告》(2018年 第7号),将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中镉(以Cd计)纳入2018年食品安全抽检计划,首次对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中镉限量提出要求——临时限量值为0.06mg/kg。
自“镉限量”新政公布,大多婴幼儿食品生产企业报以支持、积极的态度,龙头米粉品牌采取“先下架,后检验”等措施,保证旗下产品严格符合新规。行业人士认为,婴幼儿辅食国家标准的实施及细化,于消费者、正规生产厂商而言都是福音。
2017年1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并施行《婴幼儿辅助食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7版)》,要求婴幼儿辅助食品生产企业实施从原料进厂到成品出厂的全过程质量控制,严格质量管理要求,明确生产场所、环境及厂房设施规定,提高部分生产设备要求,规范生产管理、生产物料管理,强调研发和检验能力,必将进一步促进婴幼儿辅食行业规范化,企业正规化,产品质量化、标准化。
事实上,婴儿辅食市场上国际品牌独领风骚的格局或生变。未来,国内生产厂商若在借鉴国际品牌配方经验的基础上,增加科技含量,有针对性地研发中国婴儿专用的辅食产品,发挥本地优势,加强销后服务,有望在婴儿辅食产业迈向成熟的进程中拓展出属于自己的市场空间。当然,具有先发优势的成熟品牌已具有深入人心的影响力,是新晋品牌将着力应对的难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