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营养品三大不规范现象愈演愈烈,提升行业专业度成当务之急!
标签:
一直以来,母婴营养品在营养品之中都处在一种边缘地带,到目前为止,没有哪一块营养品法规专门针对婴幼儿和孕妇。源头法规无法明确,一些企业趁虚而入,在营养品行业打起了擦边球!
同样不明确的,还有母婴营养规范。即便国家曾推出过“营养包”,有具体的营养指标,但“营养包”仅占母婴营养品的10%不到,市面上仍有80%以上的普通食品,冲到母婴渠道充当婴幼儿营养品销售,整个母婴营养品乱象愈演愈烈。
授权贴牌问题 无限制低价竞争
首先就是行业最突出的授权贴牌问题。即一些工厂帮助营养品企业代工,生产出的产品贴品牌标签,如果营养品企业自身生产管理不健全,或者工厂水准有限,产品质量便无法保证。
实际上,这个问题在行业里存在已久,比如早些年的营养品市场,江西某些生产清火宝的厂家,租一个普通的院子,摆上几个机器就做起了营养品,对标准的GMP食品车间置若罔闻。
行业里一些名牌的授权也存在大问题。某些大型知名药企具备名牌效应,许多小型营养品企业便不断挂靠大型药企,营养品名义上归属大牌药企旗下,但是生产厂家和品牌授权没有任何实质关系,真正操作的团队跟生产厂家可能也没有任何关系。
企业傍名牌,是因为许多小厂家具备生产能力,但是不具备推广能力,这种情况下,小厂家会把毛利润让出来,给渠道做低价促销。这样小厂家就没有多少利润去支撑专业的人员教育,缺乏科学的服务态度。
而渠道作为一个综合零售商,不可能把太多精力聚焦到哪一块细分品类上,整个零售店的店员专业度,肯定达不到厂家或者专业的服务商。渠道再和小厂家一起以利益为行业爆破点,无限制低价竞争,扰乱母婴营养品市场已成常态。
营养品难以追溯 “法规”之墙,难以逾越
其次,营养品难以追溯也是一大行业问题。现如今许多进口营养品大热,因国家之间法律法规不通,进口营养品到中国要申请“蓝帽”(保健食品认证),现在很少有进口营养品能够拿到蓝帽,大部分都是通过其他一些形式进入国内。
例如某款营养品在国外是当做营养品在卖,进了国内为了能够报关顺利,更改商品名称和品类,变成了调味品、果汁或者饮液,如今市面上有很多流行的益生菌就是通过这些方式聚集国内市场。
中国营养品和国际之间有一道“法规”之墙,难以逾越,随着国内营养品的信息透明度增加,追溯比较容易,但进口营养品其背后的工厂究竟如何是难以追溯的,这可能是未来几年母婴营养品乱象的集中点。
虚假宣传问题 营养概念化、商业化
还有一个大问题便是企业、经销商的虚假营销。此原因无外乎两点:一是行业不透明,二是做营养品不专业。
行业不透明,即营养品对中国来说是一个新生的东西。曾几何时,连饭都吃不上的时候,谈营养并没有什么意义。现在国家“健康中国2018—2030”目标确定以后,很多企业想方设法朝着营养品行业扩张,奶粉生意不好的经销商抱着不同目的鱼贯入场。
可想而知,行业里鱼龙混杂,专业学医或者营养学科的人才太少,客观知识和错误知识会被断章取义传递给消费者,营养概念化、商业化。
另一方面,营养品和治病还不一样,假如你生病了,吃药很快就会见效,但营养品不吃两三个月没有效果,营养的专业性无法得到理论的印证。
正因如此,营养品的营销空间也很大。关键要看营销者的发心如何了,发心好者科普客观的营养知识,能够推动行业和自身长远发展;而依旧为了短期内赢取高额毛利回报的人,虚假宣传便难以遏制。
正如河南葆朗总经理李安卫所说:“母婴营养品从来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而是要回归到本质去看。”就目前来看,母婴营养品还需要进一步去溯本清源,健全法规的同时,提升行业专业度成当务之急。
本文摘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