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湖南知达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返回新闻列表页

儿童食品市场火热,安全标准却存空白

标签:

最近几年,市场上的儿童食品很是流行,从常见的儿童牛奶、儿童饼干到儿童酱油、儿童食用盐,可以说是琳琅满目。现在很多家长在给孩子买食品时,青睐冠以“儿童食品”字样的产品,认为它们更能满足孩子的身体发育需求,更加健康营养,这类产品也往往价格更高。


事实上,目前在我国,除三周岁以下婴幼儿必需食品外,尚无有关“儿童食品”的概念和相关食品标准。一些厂商只为迎合儿童特有口味及心理,在无任何标准的情况下,随意添加各类蔗糖、果糖等添加剂,便成为了儿童食品。



  信息量走势及关键节点


  从舆情走势来看,以1月1日~5月22日为监测时间段,如图1所示,舆情波动较大,网民关注度要高于媒体关注度。


0.jpg

  图1 2019年以来“儿童食品”信息量走势

2.jpg


  图2 “儿童食品”词云图


  从图2可以看出,“家长”“父母”“学校”“商家”等在儿童食品安全中起重要作用的主体出现较多。“危害”“不好”“肥胖”等儿童食品相关的负面词语也被提及较多,说明舆论认为儿童食品还存在较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阶段:全国两会召开时期,政协委员提出的儿童食品应标注含糖量警示语的建议,微博平台大量传播


  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安庭建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二条中规定的成分或配料表进一步细化,要求儿童食品必须标出相应成分的含糖量及其折算的卡路里数值;在食品行业,应尽快对儿童食品含糖量做出科学的安全标准,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应法规中,对含糖量做出约束与规范,使之能够支撑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的第9项内容;参照“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规定烟标上必须标明‘焦油含量’和‘吸烟有害健康’字样”的范例,应当由食品安全法规定在含糖量高的儿童食品中标明“过度摄入糖分有害健康”等警示语,用规范的字体字号给予标出,提醒消费者规避相应的风险。


  微博平台,@人民日报发布两会声音涉及安庭委员关于儿童食品的建议,获网民大量转载。@中国新闻周刊发布【全国政协委员安庭:应在#儿童食品包装上标注含糖量及警示语#】引起网民对于不健康的儿童食品的吐槽


一是认为在农村等偏远地区儿童食品质量堪忧,如@兰蒂斯枫:你们去村里看看卖的都是什么食品。 @害羞的小和尚33:应该的事太多了,随便找个小商店,儿童零食查一下,或者去县城农村的商店,查儿童食品。


二是认为现在的儿童食品大多不健康。如@王啟AaronWong:过量的糖其实就是孩子的毒品。@郑州市一个好市民:糖多不怕添加剂多太可怕!


三是认为应该加大查处、处罚力度。如@开心的山林:应该在儿童食品上标明“如果检测出有害儿童身心健康物质,生产单位愿认罚五万元”等。


新闻网站方面,人民健康网发表《让消费者能够快速辨识食品成分中的威胁因素》,澎湃新闻发表《安庭委员建议:儿童食品包装应像香烟一样标注含糖量及警示语》,消费日报网发表《儿童食品应标注含糖量警示语》等文章。


第二阶段:央视3·15晚会曝光辣条乱象,媒体走访儿童食品市场发现诸多问题引关注


在央视“3·15”晚会上,学校周边备受学生们欢迎的辣条因使用添加剂问题再次成为“焦点”。结合晚会曝光的内容可以看出,城中村、城乡接合部、农村等是辣条企业的生产集中区域,学校周边商店、集贸市场、批发市场则是辣条销售的集中场所。也就是说“五毛食品”的销售主要是面向中小学生,且主力市场是城乡接合部或农村地区。


当天,@央视财经发布【3·15晚会起底“辣条发源地”:生产车间“辣眼睛”】引起网民热议,转评量超过9万人次,网民主要观点如下:


一是对辣条生产环境表示震惊。如@咸鱼春天的呐喊:天哪,生产这些辣条的黑心厂家就没有想过对孩子的危害吗,他们会让自己的孩子吃么?


二是认为要从消费者自身杜绝辣条。@琥珀prue:真的很脏,爱吃辣条的小伙伴们都克制一下。@GFAL:只有教育才能根治,只能尽量教育学生不要买,没有买就没有卖,这个打击不完的。


三是认为要加强企业监管。@刘一居one:无良企业必须杜绝,企业法人必须判刑坐牢。@宿迁律师刘录:为商者应诚实信用,有道德血液,有人性关怀,如果为利而置顾客生命健康与不顾,赚黑心钱,类似企业情节严重者直接取缔。


四是认为监管制度应完善。@大涨姥:食品监管部门平时在干嘛?还有多少食品是类似这样的工厂里出来的?@广州前线:制度的完善方是解决问题的基础。


央视“3·15”晚会后,被“点名”的河南省尉氏县、兰考县两企业负责人被控制,河南省暂停审批新辣条企业。随后,各地针对辣条乱象进行整治行动。人民网发表《临高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对315晚会曝光的辣条产品进行下架存封》,中国质量新闻网发表《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周王市场监管所严查校园周边“五毛食品”》,正北方网发表《新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严查问题“辣条”》,大众网发表《莱州市市场监管局速查“3.15”晚会曝光食品》,《南国早报》刊发《南宁抽查学校周边“五毛零食”,查扣“虾扯蛋”等问题食品一批》,广西新闻网发表《南宁3家店铺售卖问题“辣条”被立案调查》,温州新闻网发表《温州市对“问题辣条”重拳出击 三天下架辣条1846包》等。


另外,有媒体对儿童食品进行了走访调查发现儿童食品多名不副实。《扬子晚报》发布《儿童食品“低盐低钠”是噱头?本报记者走访市场发现问题多多——有的儿童酱油含钠量比成人的还高》。文章指出,目前针对儿童的专属类食品国家并未出台具体标准。除了儿童酱油外,儿童榨菜、儿童面条、儿童水饺、婴幼儿零食等也多停留在“少盐、少糖”等字眼上,而实际成分列表中的各类添加剂并不在少数。而对于消费者而言,外包装或广告词俨然成为其获取产品信息的最大来源,关注和比对具体成分者少之又少。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经济网等中央主流媒体,中国食品网、中国食品科技网等行业媒体,长城网、大众网等地方媒体进行转载报道。


  在此阶段,媒体关注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呼吁出台法律法规进一步保障儿童食品安全。如《检察日报》刊文《校园周边禁售辣条,出手正当时》称,近年来,发生的儿童食品安全事件一再敲响警钟。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中国人民大学博导韩大元教授近日撰文指出,儿童食品安全关系着国家未来的国民身体素质,基于食品安全的儿童生命健康权、发展权应在国家保障体系中享有特殊保护地位,食品安全法对婴幼儿食品生产已作出详细规定,关于儿童食品安全还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呼吁在立法和法律实施中进一步探讨明确。


二是探讨儿童食品整治的切实举措。如《经济日报》发布《守住儿童食品安全底线》称,眼下,市场上面向儿童的食品可谓五花八门,乱象丛生。某些问题食品大多出自小厂家、小作坊,有的“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增加了追查难度。因此,相关部门要筑牢校园食品安全的“防火墙”。一方面要教育引导学生自觉抵制垃圾食品;另一方面,要做好店家的巡查督导工作,一旦发现向孩子们推销、兜售伪劣或过期食品,要坚决予以打击取缔。同时,还应从源头抓起,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加大监管巡查,拓宽举报渠道,强化问责机制,用最严厉的处罚和问责,堵住儿童食品生产环节上的漏洞和死角。法制网刊发《多策并举整治“五毛食品” 维护孩子“舌尖上的安全”》称,整治“五毛食品”不能搞一阵风,而要纳入日常监管,形成长效机制。同时对学生的“食育”也应融入学校日常教学,润物细无声地让学生从小培养健康饮食观念,引导学生勿贪便宜,远离安全隐患突出的“五毛食品”。


第三阶段:“儿童食品”社会调查引发舆论对儿童食品的关注


4月4日,《中国青年报》刊发《“儿童食品”真的适合儿童吗 74.6%受访家长希望建立“儿童食品”监测、检测和预警机制》《“儿童食品”噱头多 78.0%受访家长盼望科普相关知识》称,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3名受访儿童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4.8%的受访家长更倾向于给孩子购买有“儿童食品”字样的产品,一线城市受访家长会更多地关注并购买“儿童食品”。45.0%的受访家长对市面上的“儿童食品”不放心。74.6%的受访家长希望建立“儿童食品”监测、检测和预警机制。61.8%的受访家长建议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对不利于孩子健康的“儿童食品”强制下架,58.1%的受访儿童家长希望能规定“儿童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剂量。新华网、央广网、人民网等中央主流媒体,千龙网、金羊网、东方网等地方网站,新浪网、网易等门户网站进行转载报道。


此阶段,媒体观点主要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儿童食品概念和标准需明确

《北京青年报》刊文《“儿童食品”又一个新马甲?》表示,“儿童食品”显然是一种辅助食品的新马甲,它的出现表明,精明的商家营销不仅跨越了“旁观者效应”,而且吸收了分众传播的精髓,就是要进行分众营销。食物还是那些食物,只不过配以华丽的包装和一些添加剂而已。现在的“儿童食品”的成分和标准并无专业的和经过卫生及食品监管部门论证和实施的标准,所谓的儿童食品只是以企业标准作为产品的生产标准,实际上这些食品的成分与一般食品并无不同。


《增城日报》发布《儿童食品 不应有概念无标准》提出,要想终结目前市场上的儿童食品乱象,除了呼吁家长理性消费,不要被商家牵着鼻子走之外,最根本的还是要尽快改变儿童食品只有概念没有标准的现状。首先要明确到底什么才是儿童食品,不能厂家把普通食品换个卡通包装就成了儿童食品;其次是尽快为儿童食品制定统一的标准。有了法定的概念和明确的门槛,生产企业才能有规可循,不再为所欲为,让儿童食品真正名副其实。


《黄石日报》刊文《谨防儿童食品噱头滥用》称,尽快出台“儿童食品”标准是正途,有关部门应健全儿童食品标准,推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配套出台法律法规。在此基础上,市场监管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不能让“儿童食品”成为商家谋利的噱头。


对家长们而言,理性看待“儿童食品”,购买时进行必要的鉴别,为孩子成长提供健康食品。


二是认为企业应自律

《江海晚报》发布《对“儿童食品”乱象不能放任》称,尤其是对于生产与销售企业而言,在标准缺失的当下,更应该多些良心自律,既要规避虚假不实宣传,更应杜绝不安全“儿童食品”的上市,唯有此才是对社会的负责,才能让消费者享受放心消费。


三是建议加强科普工作

《广州日报》刊发《让安全标准为“儿童食品”护航》指出,要消除家长对于“儿童食品”的疑虑,除了要出台统一的安全标准,儿童健康的科普的工作也要跟上。若是有更多权威的机构和专家参与到科普工作中来,为家长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指导,家长在面对食品配方表时也就不至于一头雾水了。


  第四阶段:媒体报道儿童餐市场,引舆情小幅波动


5月8日,《工人日报》刊发《随着儿童消费市场的进一步活跃与增长,餐饮业也将目光瞄准了儿童 儿童餐市场如何才能“长大”?》称,近年来,儿童套餐备受消费者青睐,其“钱景”被业界普遍看好。但有业界专家指出,目前,儿童套餐形式大于内容,儿童餐市场还需要“成长”。


有业内人士表示,总体来说,当前儿童餐还存在各种问题,短期来看,孩子的饮食健康问题很大程度需要家长把关。儿童餐的安全及营养问题,鲜有专业研究资料。公共营养师、母婴产品评测师李纯介绍,虽无强制标准,餐饮企业可以参考中国营养学会编写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中的相应规范。如有必要,国家相应机构也可考虑制定专门针对餐饮企业的儿童餐标准。新华网、人民网、央广网、中国经济网等媒体转载报道。


中国商网发表《儿童餐营养健康离不开标准规范》称,儿童餐是专门针对儿童开发的,也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业态形式。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同样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一些商家将时间和精力用在餐品的味道和外观设计上,却忽视了餐品的健康和营养;还有一些商家为了吸引眼球,使用了一些不健康食材和色素等,存在着健康隐患。这一定程度上与目前缺乏明确的行业标准和规范等有关系。


儿童餐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生意”,首先,应加强对儿童消费者的健康评估,推出私人订制服务,实现儿童餐专业化发展;其次,制定完善严格的标准,加强对儿童餐的监管。此外,作为家长,也应该对儿童餐多一些理性认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强化健康安全意识,不要迷信商家宣传而盲目消费,这样才能确保儿童餐良性发展。


联系我们

400-690-1698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
1759294835
联系我们长沙市高新区桐梓坡西路229号麓谷国际工业园孵化大楼A幢9楼